目標規劃理念
「通識教育」(General Education)這個名詞,起源於20世紀歐美的高等教育,是指專業教育(Disciplinary or Specialized Education)以外所要修習的教育,其用意在培養學生對各領域的基本常識與興趣,當學生具備共有的博雅教育(Liberal Education)後,再依其興趣選擇主修。因此,歐美各大學一、二年級的學生,皆被要求要接受博雅教育之思考訓練,到了第三年再根據所感興趣的主修領域,去學習專業領域的課程。博雅教育這個精神發軔於古希臘時期,亞里斯多德在其「政治學」(Politics)中闡釋「博雅教育」為:「廣博的鍛鍊」和「均衡的發展」,而非狹隘的專門化,凡使學習者不致淪為機械呆板式的知識學習,是為博雅教育。然而國內的大學教育,則因在大一新生入學一開始時,就實施分系的專業教育,因此,相對於歐美各大學的通識教育,國內各大學在通識教育的規畫與實施上,難度與複雜性都比較高。